top of page

癌症康復者運動指南:物理治療師嘅的專業建議

  • info678779
  • 6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6月26日

運動 - 幫您重拾健康的夥伴

癌症康復是一段需要耐心與科學方法的旅程。作為「樂動預健及物理治療中心」的物理治療師,我們見證無數康復者透過運動重獲生活掌控感。 

根據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》(2025)大規模研究,符合運動指引的康復者(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),五年生存率提升12-15%,尤其對乳癌、大腸癌、前列腺癌患者效果顯著 (Avancini et al., 2025)。而美國運動醫學會(ACSM)在《癌症存活者運動指南》(Campbell KL et al.,2019)中的建議,運動對於癌症存活者是安全的,並且每位存活者都應該維持一定的身體活動水平。

ACSM 與美國癌症協會提出以下運動頻率的建議:

  • 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(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)。

  • 每周多次運動,每次持續至少10分鐘。

  • 每週至少進行兩天的肌力訓練。

  • 每週進行至少兩天的伸展運動。

特定的運動成果:

運動有助於改善與癌症相關的多種副作用。例如,結合有氧與阻力訓練可以減輕焦慮與憂鬱,並有助於改善疲勞、水腫(淋巴水腫)和整體生活品質(Campbell KL et al.,2019)。


運動前準備:安全評估

1. 醫療風險篩查 

癌症治療可能導致以下運動禁忌症:  

- 淋巴水腫:乳癌術後患者需避免患側手臂過度用力(ACSM 2019建議阻力<3kg)  

- 周邊神經病變(CIPN):化療藥物如奧沙利鉑可能導致手腳麻木,需調整平衡訓練強度  

- 骨質疏鬆:骨轉移患者應避免跳躍、高衝擊運動(NCCN 2025)  

2. 物理治療師的全面評估 

我們會使用國際標準工具為您檢測:  

- 肌肉量:小腿圍度<31cm可能提示肌少症(亞洲肌少症工作組 AWGS 2024標準)  

- 平衡能力:Timed Up and Go 測試>12秒表示跌倒風險較高  

聆聽身體反應:

重要的是要從低強度開始,並逐步增加運動的強度和時間,根據身體的耐受情況調整。特別是處於治療中的患者,應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,確保運動適合個人狀況。

個人化建議:

運動方案應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、治療情況和疾病進展量身訂做,以達到最佳效果。

我們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(ACSM)在《癌症存活者運動指南》(Campbell KL et al.,2019)中的建議,列出了以下不同種類的運動以供讀者參考。


一、有氧運動(Aerobic Exercise)

建議: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(如快走、騎自行車或游泳),或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(如慢跑或跑步)。這些運動可以分成每次至少10分鐘的課程。進行心肺運動時,應該逐步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,避免過度負荷。

階段

強度

時間

範例

初期

40-50%

10分鐘

屋企慢行「由廳行去廚房來回」

中期

50-60%

20分鐘

公園快步行「一邊傾計一邊行」

後期

60-70%

30分鐘

游泳 / 騎固定單車

每週運動量參考


第一週

第二週

第三週

第四週

伸展運動

每日2次

每次5下

每日2次

每次8下

每日3次

每次8下

每日3次

每次8下

維持5秒

阻力訓練

隔2日1次

每次8-12下

隔1日1次

每次8-12下

每日1次

每次8-12下

加拉力帶

每日2次

每次8-12下

加拉力帶

平衡訓練

不適合

隔日1次, 3 組

每次 5 - 10 秒

每日1次, 3 組

每次 10-20 秒

每日1次, 3 組

每次8-12下

備註:

圖表中所建議的運動次數及下數只供參考,建議由醫療專業人士指導,並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及平日運動習慣調整運動內容。運動過程中要密切留意身體反應,若出現不適,如有頭暈、胸痛、呼吸困難等不適,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尋求醫療協助。


二、伸展運動(Stretching Exercises)

目的: 每天都應進行伸展,重點是主要肌肉群,以提升柔軟度。

建議: 每個動作持續5-10秒,重複10次。總練習時間:5至15分鐘

範例: 頸部、肩膀、背部、腿部和手臂的伸展。

注意: 伸展時感覺輕微拉伸感即可,避免痛楚。


胸肌伸展及胸椎旋轉

作用: 活動頸膊及胸椎、伸展胸前的肌肉

做法: 舉起手掌心向自己,手臂往外旋轉同時往後轉動上身,直至胸肌達到最大伸展,然後回正


膕繩肌伸展

作用: 放鬆腰背連接臀部、大腿後側及小腿的肌肉及筋膜。

做法: 用橡筋帶箍腳掌,或用手輔助拉直膝頭至有伸展感覺。









三、阻力訓練(Resistance Training)

目的:每週至少進行兩天的肌力訓練,涵蓋所有主要肌群。

建議:使用彈力帶、輕重啞鈴或自體重量進行阻力訓練,應具有挑戰性,但仍能保持良好的動作姿勢。

每個動作做2到3組,每組8到15次。總練習時間:5至15分鐘

範例:手臂推舉、腿部抬升、深蹲等。

注意:從輕重量開始,逐步增加,避免過度用力。


橋式運動

作用: 強化臀肌、膕繩肌

做法: 平躺, 雙腳屈曲, 腳掌踩在床上。大腿、臀部用力, 抬臀, 直至下背及大腿成一線。 






坐椅子深蹲 或 靠牆深蹲

作用: 強化臀肌、股四頭肌

做法: 雙腳與盆骨同寬。膝蓋及臀部同時屈曲,慢慢蹲下。雙腳用力,以大腿及臀部肌肉發力再次站起。過程中,保持背部挺直。












四、平衡訓練(Balancing Exercises)

目的: 改善平衡能力,預防跌倒,增強核心穩定性。

建議: 總練習時間:5至15分鐘

範例: 單腳站立、側身平衡、慢步行走。

注意:在有支撐物(如椅子或牆壁)進行,逐步增加挑戰。


踮腳尖

移至前腳掌,抬起後跟並保持身體平衡。然後可以將重心轉移至腳跟,抬起腳尖。

做法: 將身體重心轉2到3組,每組12次。


單腳站立

開眼單腳定點站立 10 秒 x 3 組 → 進階者: 20 秒 x 3 組 →

單腳站立, 然後對側腳踢向不同方向 8-12下 (例如:向前踢腳 10 下、向側踢脚 10 下、向後踢腳10下)

(進階者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嘗試 閉眼單腳定點站立 5 秒)

   

參考資料來源:

Avancini, A. et al. (2025) ‘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in oncology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urrent recommendations’, 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/Hematology, 210 (104718). Available at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ritrevonc.2025.104718 (Accessed on 16 June 2025)


Campbell, K. L., Winters-Stone, K. M., Wiskemann, J., May, A. M., Schwartz, A. L., Courneya, K. S., Zucker, D. S., Matthews, C. E., Ligibel, J. A., Gerber, L. H., Morris, G. S., Patel, A. V., Hue, T. F., Perna, F. M., & Schmitz, K. H. (2019). Exercise Guidelines for Cancer Survivors: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Roundtable.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, 51(11), 2375–2390. Available at https://doi.org/10.1249/MSS.0000000000002116 (Accessed on 16 June 2025)

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